翻譯時的「假朋友」


國內翻譯專家蘇正隆在《麥克米倫高級英漢雙解詞典》(2008: 2344-2347)中提醒我們,在學習英文或從事翻譯時千萬要小心所謂的false friends(假朋友)。這種英文詞彙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聯想到中文裡類似的詞彙,造成我們自以為已經理解的錯覺,就不假思索地譯出來,但卻是錯誤的翻譯。例如bank holiday字面上看起來是「銀行節」,但其實跟銀行一點關係都沒有,正確的翻譯是「公共假期」。再如full of beans字面意思是「充滿豆子」,但實際上是指一個人精力充沛。另外,大多數國家都將18歲定為成年,許多文化裡也都有成年儀式 (coming of age ceremony) 來慶祝生命中這一重要時期的來臨,因此coming of age又有「重要階段、轉捩點」的意思,同學可別將這句話譯成「時代來臨」。

其他常見的「假朋友」還有eat one’s words並不是中文常說的「食言」,而是「承認說錯話」;pull one’s leg 也很像中文裡所講的「扯後腿」,可是英文原意是「開玩笑」;to grow cultures可不是「發展文化」,而是「培養組織/細菌」;bookmaker看起來像「圖書業者」,但其實是「接受賭注的莊家」;drawing room易讓人誤以為是「畫室」,但卻是指「客廳」。

以上所舉例子都是翻譯時常碰到的陷阱,蘇正隆比喻說這就好像遇見似曾相識的人,誤以為「他鄉遇故知」,結果卻是被擺了一道而不自知。英文裡像這種我們自以為認識,似「識」而非的詞彙,語言學上稱之為false friends(假朋友)或false cognates(假同源詞),在翻譯時要特別注意。


轉載自:
http://blog.udn.com/trjason/9332978

留言

熱門文章